当前位置:中略首页 > 研究 > 实践探索 > 企业战略规划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接

企业战略规划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接

时间:2016-4-29 15:1:8浏览数:11482

  企业战略规划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接——发现新机遇、拓展新空间、创造新动能

  在经历了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诸多矛盾。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国内企业在思考应对“十三五”发展方面既面临来自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的挑战与机遇,也面临消化过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老问题的压力。

  一、发现新机遇

  中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向新常态转变的重大转折期,普遍式增长的结束,直接导致了外部投资拉动式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以消费服务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有效建立;互联网技术、3D打印、智能制造等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直接催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极大地颠覆了行业边界,跨界整合不断涌现,产业格局不断刷新;随着投资体制变革、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客户的范畴不断广义化,随之而来的是客户需求的巨大变化……凡此种种,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与动力,也是颠覆者面临的机遇。

  在过去的发展中,企业普遍关注增长速度、规模扩张,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出了一条“铺摊子式”的发展道路,但对发展质量、内部能力建设方面的关注往往不够;关注前端市场的开发,而缺乏后端有效的资源整合,寄希望于以发展解决遗留问题,但却往往“按下葫芦又起瓢”。

  如何把握新趋势、新机遇,切实解决好历史问题,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应对“十三五”的重要战略命题。面对来自经济社会变革、技术颠覆革新、产业革命转型叠加影响带来的挑战,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寻找并构建蓝海市场或动态适应都有极大的困难。可能的较优选择是通过系统变革,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组织保持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与足够应对力。

  二、拓展新空间

  过去,企业战略规划的推进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带来了重理念引导、轻实施举措、内部共识不足影响协同推进等问题。应对日趋复杂的商业生态环境,更需要营造万众创新的氛围,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推进思考与研讨,充分发挥顶层的战略视野、中坚层的创新动力等优势与作用,最大程度地整合、凝聚创新力量,为明晰企业战略发展奠定基础。

  (1)着眼客户需求,推动业务创新

  赢得客户才能赢得未来。经济驱动转型、投资体制变化以及技术颠覆创新等因素,都要求企业不断扩大并突破对市场、客户的界定与认识,更加关注对客户的细分需求与综合需求的系统挖掘,更加需要从客户视角去思考价值创造的起点、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与客户的关系等问题。

  面对日益加快、加剧的市场需求变化,在客户需求和价值创造方面,企业不仅要关注“碗里的”,还要关注“锅里的”、“田里的”……今时今日,商业世界瞬息万变,竞争格局不断变化,既需要提升服务效率与价值,继续打造利基市场的主导地位,也需要结合对市场需求的前瞻判断,创造新市场,以形成兼顾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利益的业务组合。

  (2)立足资源整合,策划系统变革

  如果说业务创新是变革转型的起点,那么,服务于业务价值实现的资源整合将是变革转型一切工作的基石。面对市场一体化深度发展所带来的“资源集中地”与“市场集中地”之间的矛盾,面对传统业务效率提升与新旧业务无缝对接集成所带来的双重挑战,面对内外部资源价值诉求多元化以及无边界资源整合的压力,系统解决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资源整合效率与效果成为了关键的战略问题。

  适应多重背景叠加下的资源整合需求难度极大,是一个系统性课题,涉及体制、组织模式、管理机制、资源配置等多方面问题,同时,又面临来自既有利益格局的阻碍。要提升资源整合集成的效率效果,需面对以下几个核心问题:需要哪些资源、资源从哪里来、资源如何优化配置、资源如何有效激励。

  需要哪些资源?首先,要转变“资源观”。资源不仅仅包括有形的人、财、物等,也涉及无形的品牌、管理等要素;其次,对所需资源的判断要建立在创新业务模式的深入解构基础上。

  资源从哪里来?在市场化不断深化、互联互通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树立“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拓展联盟、合作关系,无边界拓展资源整合的范围。

  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核心是要树立“专业化”的前提导向,而化解消除内部隐形壁垒是优化配置的关键。企业在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中要兼顾资源使用效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短期市场需求与长期业务及市场培育的关系、业务发展与人才发展之间的关系。

  资源如何有效激励?应对资源类型多元化、价值诉求多元化的要求,企业核心要处理好人力资源、资本、技术资源间的关系,并充分尊重人才日益多元化的价值诉求,兼顾短期与长期、物质与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协调。

  三、创造新动能

  中国经济社会进程发展到新的阶段,企业要应对接下来的创新发展与历史问题,面临诸多头绪。尽管局部突破模式在短期内能产生明显效果,也能解决一些紧迫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也容易产生各局部之间的不均衡。当前企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已经难以绕开,需要站在全新的时空观中研究,关注系统性改革与系统性突破,才能真正建立核心竞争力,勇立时代潮头。为此,企业组织需要考虑三项核心能力的建设:

  一是策划能力。面对来自内外部的创新要求,把握本质、确立方向、厘清逻辑、构建路径与规则、协调资源推进执行均需策划能力一以贯之,由表入里、由里及表地“抽丝剥茧”。

  二是灰度管理能力。未来的变革转型应该说方向清晰,但也面临着来自既有利益格局、思维行为惯性的影响,可能存在波浪式振动,这不是“是”与“非”的选择,而是需要在“黑”与“白”之间寻找平衡,在混沌中找到方向,驾驭内外部矛盾关系,这需要学习和掌握“灰度”的驾驭能力,使变革转型能够螺旋推进。

  三是塑造情怀的能力。传统的依靠制度化、流程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复杂市场、复杂价值诉求下的企业管理,制度仅是解决了底限管理,难以真正发挥激励前行的目的,更需要企业,特别是企业家在变革转型中塑造情怀,打造梦想,激发活力,才能引领企业迈向更远的道路。

  在“十三五”期间,企业将面临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唯有以客户导向为指引,深度推进业务创新、变革转型,才能产生颠覆的力量,为持续发展、永续经营插上翱翔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