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客户案例
研究
产品
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我们 > 中略洞察 > 前沿观察 | 上海国资:监管要敢于“放虎归山”

前沿观察 | 上海国资:监管要敢于“放虎归山”

时间:2016-8-10 13:59:9  浏览数:5241

中略导读:国企改革进行时,试点先行探新路。     如何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付诸实践?敢想,更要敢干!如果没人主动探索实践、先行先试,改革就会停滞不前。过去一年来,国企改革加快了脚步,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在部分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一些企业和地方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可复制经验。

中略君将收集、整理各地方国资委、央企、地方国企等改革样本,梳理出他们改革取得成效的好做法、新尝试,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国企和地方国资委落实“顶层设计”,在改革中不断进阶升级。

我们今天推出本系列的第一个样本:上海国资,看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怎样基本形成“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国资流动平台负责资本运作、企业集团负责日常经营”格局的。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号角声吹响后,“国资重镇”上海的改革之举便不曾间断。2013年12月17日,上海率先拿出“国资国企改革20条”,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地方公布的第一个份国资改革方案。打响国企改革“第一枪”,意味着上海冲在了改革的前沿阵地。其在近三年的摸爬滚打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2016年1-5月,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00亿元、利润总额1049亿元,增幅超过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

国有资产体量庞大的上海,犹如一只舞动的大象。纵观上海近三年的改革历程,正是其在分类定责分类改革、管好资本加强监管、加快企业转型等重点领域的灵活创新,提供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上海范本”。

在改革分类上下苦工

新一轮改革中,推进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堪称一大亮点。而在上海此前的分类监管方案中,还存在分类“太粗”的现状。因此,如何分好类,定好责,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直面的首要问题。

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关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上海市国有企业按其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以及资产、营收、利润和人员占企业总值的比例等因素,分为竞争、功能和公共服务三类。

其中,竞争类企业是上海地方国有企业的主体,在目标导向上,以效益最大化为重点。在治理结构上,加强董事会建设,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预计“十三五”末,上海整体上市企业将占竞争类企业总量50%以上。

功能类企业,则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重点。监管方面,通过引入政府主管部门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功能作用、运营能力。对于公共服务类企业而言,侧重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营,实现社会效益为重点。日常监管上,引入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第三方评价机制,重点考核服务水平、成本控制、持续能力。

对于较为特殊的混合型企业,上海采取根据企业发展实际,着眼促进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动态调整分类的方法,对竞争类企业要求调整为功能类或公共服务类严格把关,对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要求调整为竞争类积极支持。

牵住资本这个“牛鼻子”

“管好资本、放活经营,是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所在,是‘牛鼻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点明了改革的方向。

围绕上海实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国资流动平台负责资本运作、企业集团负责日常经营”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正如上海市市长杨雄所言,国资监管改革是关键,要敢于“开闸放水”、“放虎归山”。

对于管好资本布局,上海国资委通过加强战略和目标管控,在产业布局上聚焦价值链高端,提高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集中度。在空间布局上,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为国资流通搭建平台,上海2015年建立起国际集团、国盛集团两家企业,充当部分国有股权的持股主体、国资运营的执行主体、部分一般性竞争领域国资退出的主要通道。

为理顺国资监管体制,2016年上半年对金融企业国资实行统一监管,探索“实体经济(产业)+虚拟经济(金融)+技术经济(互联网)”新模式,实现产融结合。

在风险防范方面,主要是通过构建“经济运行监测、风险预警跟踪、科学评估评价、事中事后监管”为一体的监管体系,通过加强章程管理,加强清单管理,加强协同管理等,维护资本安全。

(文章来源于国资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linegz.com/newsview.asp?id=130,转载请注明出处。

修改时间:2023-11-28 11: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