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客户
研究
产品
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我们 > 中略洞察 > 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未来发展新趋势

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未来发展新趋势

时间:2021-2-23 10:0:1  浏览数:365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开启新征程,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备受关注。


  中国国企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由国企的地位和任务所决定的。随着中国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方针稳定发展。从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与社会安定,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

  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方面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一个中心是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三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体制的完善,一个是市场配置的优化,一个是市场主体机制建立。而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构建新产业链使得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增长潜力。在重点改革任务上,将会步子更大、节奏更快、举措更实、效果更好,可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获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酝酿下先手棋、抢抓改革机遇。局面变幻,然而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可以预料的,大体上将呈现出十个方面的趋势。


  1、围绕国有企业功能配强主业,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2021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强势复苏,如何利用周期反弹的机遇打开结构改革的空间, 国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首先是围绕“主业”,重新洗牌,在产业链中高端上强化配置,有效推进专业化整合,是今后五年的重中之重。 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其次,国有企业将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加大民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将进入新型消费领域,包括保健、制药、食品等生命健康领域,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局面形成。在非主业在相当范围将会退出,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2、国企重组继续加快,带动整个国家进入大企业时代。


  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中国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到202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新上榜的公司多为加快重组的地方国企,总数有可能达到160家左右,亿万元俱乐部成员增加。然而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主要问题,向科技进步转型势头亦可期待。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要求国有企业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期间的重中之重。 显然,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可能出现“兼并潮”;对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的风险多采用并购方式解决,不少国企将参与这场并购;而集成创新需要,使得很多企业并购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省市区的整合将在今后五年持续不断的推进,向重要行业集中,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央企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交叉持股、财务投资、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模式将大量涌现。


  3、微观主体活力激发,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活力”,是今后五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词。 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超过96%的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但是翻牌公司现象仍然存在。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活力不足,改革将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打好公司制改革“收官”之战。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将会进一步清晰界定,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重点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由中低级向高级转变。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用好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较为丰富的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得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为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将加快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与网运分离,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等等。


  4、混改分层分类推进,探索建立新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


  人们期待的混改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混改主题由混资本为主向混机制为主转变,混改形式上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综改的新阶段。着力引入高匹配度和协同性战略投资者,给予其董事会席位,提高参与权,充分发挥战略股东在业务合作、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上的积极作用,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企与互联网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得互联网公司可以进入国企,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创新能力。 从外部看,由财务型投资向战略性投资方向深化;从内部看,支持建立管理层骨干员工持股,推动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积极作用。


  5、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提速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转化为现实效应,试体制、试机制、试管控模式,有效发挥“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上的调节作用。2021年在条件成熟的市场竞争性企业成立几家投资经营公司。同时,在重点领域制订科学、可量化、可考核的国资系统智能化监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回报率以及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以此动态监管国有资本,并形成风险预警机制。

  6、重构产业链条,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未来5年到10年是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供应链重组重构的过程,也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全球新的规则体系重建的过程。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新的课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释放国内需求的过程。 而2021年将出现一个新现象,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由国有企业领头,加大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全方位合作,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以加强要素保障,保证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正常供给,深化产权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国家队”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国企将向着中小企业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生态发展。


  7、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中国产业结构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体系,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资产及市场体量大,业务链较长,体系较完整,在国内产业和供给链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国有企业全力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培育数据基础端、平台端、应用端积累、开发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国有企业加速基于大数据管理及运用为基础的开放、扁平、灵活的组织体系改造,带头做好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业务、管理等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开始互联网公司 撬动庞大的央企资本,进入新的产业领域,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创新能力;接着将出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数字经济的局面。


  8、科技创新空前突出,攻关任务“揭榜挂帅”。


  大都市、大企业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经济极化地区,再通过协调机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更大的辐射和扩散。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当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研发的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型的龙头企业和转精特新的“隐形冠军”企业。看准的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在加速推动先进技术、前沿技术的工程化转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还要形成一批不可替代的产品——破解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制约。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进行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可能在2035年前后出现捷报频传的局面。在企业科技创新中,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从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着手,健全科技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益。包括风险降低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制度激励机制、政府促进机制、现代创新爆发新机制。


  9、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企业发展主方向。


  中国企业正在重视发展理念和认识的转型 ,从2020年后的30年,将以管理技术推动为主,重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内部资源配置优化为主。现在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处于困境中,出现了报酬递减的现象。原因就是增长不主要依赖创新,而是依赖于各种要素的不断投入增加,实为要素驱动或投资驱动。如要打破这一规律,就必须从管理入手,做出提高创新能力的改变。中国唯有形成创新驱动型经济才可以解决许多产业效益低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正注重深化对管理技术转型艰巨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认识,站在时代变化的高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管理,提升管理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21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高繁荣期,这个高繁荣不是指高增长,主要是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形成报酬递增的态势。中国的企业会越来越像发达国家那样,形成主要靠创新、技术、效益提升、人力资本和内需潜力的不断释放的高质量发展的经济。


  10、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增强国企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 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增强国企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国力增强。中国如何在新的全球化中实现发展,这对中国企业是一场考验,同样是难得的机遇。过去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与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有关,贸易依存度最高时达到了64%。下一步贸易依存度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中国不继续开放。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开放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在服务方面,将掌握全面扩大开放这张王牌,因为中国是大国,具有包容性,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积极推进国企在“一带一路”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有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海外企业从并购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十四五下国有企业战略布局调整的三个原则


  未来国有企业想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对于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和布局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要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推进国有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导向,服务于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要更好地服务整体国家要求。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可以更加明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与服务于民生目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制造强国等使命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要更好地满足协同推进改革要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需要协同考虑有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环境、解决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垄断问题、有利于建设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有利于形成兼有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等各方面要求。


  以上是关于十四五下国企改革未来发展的十个趋势介绍,供大家参考。


  》》更多关于国企改革咨询问题,欢迎致电中略咨询。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linegz.com/newsview.asp?id=83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