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客户案例
研究
产品
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我们 > 管理前沿 > “保税物流中心与跨境电商”的现状与政策变化解读

“保税物流中心与跨境电商”的现状与政策变化解读

时间:2016-4-18 17:6:12  浏览数:9852
   2014 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跨境进口电商元年。这一年里,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电商巨头、创业公司、物流服务商、供应链分销商纷纷入局,跑马圈地。而接下来,跨境进口电商的态势如何,未来又将如何演变,从宏观环境、现存模式、产业链优劣势和投资趋势等几方面分析,有如下几个观察: 
   一、宏观环境解读
   1. 政策红利窗口期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关于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试点、税制改革和恢复增设口岸免税店的相关政策,表明了政府促进消费回流国内的决心。这些都是明显的政策红利信号。即便跨境电商的税收红利窗口在未来会逐渐关闭、一般贸易税率可能平缓走低,但目前来看大势向好不可挡。
   2.用户需求潜力巨大1)用户规模交易量迅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14年海淘人群1800万,成交规模1400亿,从百亿级市场步入千亿。预计在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别;2)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升级;3)海外商品认知提升:旅游、海归群体的消费习惯辐射带动周围亲友海淘,对海外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
   3.行业有待完善。1)政策探索:税收不会长期高度倾斜跨境保税,因为需要考虑与传统一般贸易利益平衡问题,而各试点政府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试点一边探索。2)物流清关报税体系不成熟,售后体验难保证。3)供应链不稳定。
   4.资本驱动,各路玩家即竞争又共生从2014年10月起,各路玩家纷纷入局进口电商,部分大佬如京东、网易等,都将海购版块提升至重要战略地位。
   二、跨境电商模式详解下图是跨境进口电商的基本链条,以及需要搞定的各路环节的关键节点:
   下面来剖析各类跨境进口电商模式的优劣:
    1.M2C 模式:平台招商。这一类的典型玩家如天猫国际,开放平台入驻国际品牌。
    2. B2C 模式:保税自营+直采。这一类的典型玩家如京东,聚美,蜜芽。    
    1) 优势在于平台直接参与货源组织、物流仓储买卖流程,销售流转高,时效性好,通常 B2C 玩家还会附以「直邮+闪购特卖」等模式补充 SKU 丰富度和缓解供应链压力。
    2) 痛点在于品类受限,目前此模式还是以爆品标品为主,有些地区商检海关是独立的,能进入的商品根据各地政策不同都有限制(比如广州不能走保健品和化妆品);
    3) 母婴垂直品类。这里单独谈一谈大火的母婴垂直品类,前线玩家有蜜芽等。母婴品类的优势是,它是最容易赢得跨境增量市场的切口,刚需、高频、大流量,是大多家庭单位接触海淘商品的起点。母婴电商大多希望能在单品上缩短供应链,打造品牌,获得信任流量,未来逐步拓展至其他高毛利或现货品类,淡化进口商品概念。
    3.C2C 模式:海外买手制。典型玩家如淘宝全球购,淘世界,洋码头扫货神器,海蜜,街蜜,海外买手(个人代购)入驻平台开店,从品类来讲以长尾非标品为主。全球购目前已经和一淘合并,虽然看来是跨境进口C2C中最大的一家,但全球购也有很多固有问题,比如商品真假难辨,区分原有商家和海外买手会造成很多矛盾等等,在获取消费者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BBC保税区模式:跨境供应链服务商,通过保税进行邮出模式,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为其供货,平台提供用户订单后由这些服务商直接发货给用户。这些服务商很多还会提供一些供应链融资的服务。优势在于便捷且无库存压力,痛点在于,BBC 借跨境电商名义行一般贸易之实,长远价值堪忧。
   5.海外电商直邮。典型玩家是亚马逊。优势在于,有全球优质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丰富的 SKU;痛点是,跨境电商最终还是要比拼境内转化销售能力,对本土用户消费需求的把握就尤为重要,亚马逊是否真的能做好本土下沉还有待考量。
   6. 返利导购/代运营模式。一种是技术型,还有一种是中文官网代运营,直接与海外电商签约合作,代运营其中文官网。这两种方式有着早期优势,易切入,成本低,解决信息流处理问题,而痛点在于但中长期缺乏核心竞争力,库存价格实时更新等技术要求高,蜜淘等一些早期以此为起点的公司以纷纷转型。
   7. 内容分享/社区资讯:典型玩家如小红书,内容引导消费,自然转化。优势在于天然海外品牌培育基地,流量带到福利社转化为交易,但长远还是需要有强大供应链能力。
   三、跨境电商企业
   1. 品牌商:合作,探索,观望,平衡。对于海外一线(爆品)品牌商而言,除了要维护自己原有线上线下零售体系稳定和品牌形象,部分品牌商也在自主积极探索以何种方式在中国这个大增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2. 物流供应链服务商:趁市而上,服务前端。这一类玩家很多拥有多年的跨境贸易,物流,分销,供应链服务的经验积累,趁着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大家既有危机感又积极拥抱红利,为提高行业整体服务体验努力往前跑。部分大佬如顺丰、韵达也开始利用物流优势积极探索前端市场。
   3. 国内电商巨头:维系原有江湖地位,争取更大市场。
   4. 创业公司:在混战中求生。巨头们的加入进一步推进了价格战的提早到来,很多初创企业模式还在摸索,海外正在拓展,供应链正在构建。
   5. 传统零售商:转型已成必然。面对持续上涨的电商规模,传统零售业绩却一路下滑。
   6. 中小微商:毛利低,傍大腿。中小微商包括买手,朋友圈代购,和一些中小贸易商家。随着各路实力大平台的加入,大部分主做日韩标品、尤其是韩国中小微商的生存毛利空间会越来越薄,纷纷依靠各类平台的策略红利入驻合作,共同教育用户培育市场。
   7. 消费者:认知提升,带动市场壮大。
在这场战役中,大佬也好,小兵也罢,都将在上游供应链整合能力、管控力、战略战术、运营能力和人才上受到考验,最终「剩者」为王。
    四、谁会是赢家?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消费者普遍认同的跨境进口电商,在这个新兴的风口,大佬和小弟的起跑线没有差太远,早期的发展会依靠政策红利、价格优势、品类丰富度,但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零售层面的竞争;品牌,供应链和服务体验,需要有能力不断提高复够率。现阶段 B2C 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一般创业公司轻易涉足,C2C 或其他模式还存在早期投资机会。
    如果创业公司能:第一、有强大的海外商品组织和货源整合能力;第二、强市场,在国内有较好的流量获取和转化能力,比如切中用户痛点,强正品保证,强服务体验售后保证,价格优势等;第三、团队有电商基因,有擅长运营和海外供应链管控的人才,有良好的物流清关流程管控能力;第四、如果能有良好的地方政府关系;第五、有行业格局观和正确的战略模式;第六、创始人要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实力,是战役胜利的供给保障;最终谁能搞定供应链,搞定流量,最终转化成销售,谁能把握竞争格局,认清自身优缺点,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吸引关键人才加入,谁就能在万亿级的市场立足。  

本文地址:http://www.chinalinegz.com/newsview.asp?id=89,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