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略首页 > 产品 > 图书推荐 >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思路与宏观效应》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思路与宏观效应》

时间:2015-6-16 11:18:55浏览数:1179
过去,一些经营不善的国企为陈旧的“体制性障碍”埋单,占据了优势资源却创造不出应有的价值。对垄断性国企的监管有时只是浮在面上。时至今日,民间资本的力量已日益雄厚,四处寻觅着能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出口。一方需要市场化的机制来“活血”,一方手握资本想投向“体制”之内,两者的结合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最通俗的注脚。

 

国企改革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走到今天,人们希望,这次“改革”不要流于表层。

 

一、国企改革试点,是为将试点中的经验总结,推广到其他企业

 

2014715日,国资委公布了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内容。一是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二是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三是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四是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试点的目的清晰明了:一是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二是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三是探索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四是探索对国企负责人重点监督的纪检监察方式。

 

四项改革,各有侧重。投资经营公司在“权”,在收放权力的程度;混合所有制在“让”,怎么“让”,怎么“混”;董事会在“分”,董事长、董事会、职业经理人怎么分开;纪检则解决怎么“派”的问题。

此次试点的企业是6家央企的多家二级单位,均已上市。进行国企改革试点,是为将试点中的经验总结,推广到其他企业。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对财力方面进行了放权;国企高管目前都是由国资委任命的,规范董事会制度试点则在管人问题上进行放权;而混合所有制试点则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绩效,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

 

改革核心是让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不是政府的附属品,提升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但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这就需要第四项试点:纪检工作试点。

 

一方面要发挥国有企业的活力,一方面又要防止在改革过程中,一些人谋取私利,“防止改革变成一场利己的盛宴”。这中间的“度”如何把握,如何监管,都需要进行试点。“担心一管就死”,而放手不管又担心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腐败、内部交易、资产评估等。需要加大对贪官、廉价出售国有资产的官员的惩处力度,同时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注意评估企业的无形资产。

 

一些国企改革没成功是因为没有完全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要让企业真正有自己的股东,让企业在市场条件下自主经营;同时在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国资委干预企业经营,影响经营者的积极性。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民间资本的优势和国有资本优势的强强联合

 

此次央企改革有三个原因:国家政策的导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国企改革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矛盾的交叉性,改革发展的过程性,需要通过试点的方法解决;在许多问题陷入僵局的情况下,通过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改革过程中有四对矛盾:一是“前后”,央企自身对改革前后自身利益的担忧;二是“内外”,民企寄希望于央企在垄断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上下”,许多省份提出方案,但还缺乏顶层设计;四是“左右”,改革涉及各部委之间的矛盾。四对矛盾交相重叠,需求多元。需要通过实践来回答、解决这些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国企改革试点是一个漫长的、逐步完善的过程。“试点不是花架子,不是盆景,而是找路子。”试点是要在政策制定方面有参考作用的。处理好试点的经验总结、概括与推广的关系。一边实践一边试点,重点是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是双方优势互补,是民间资本的优势和国有资本优势的强强联合。“如果没有双赢的安排,而是“拉郎配”似的,一厢情愿的安排,那样强扭的瓜不甜。”不要用行政方式推动市场化改革,应该是用市场方式推动市场改革,这才是比较长久的、可持续的一种方式。

 

“真正的困难在于寻找双方的优势。”只有真正清楚双方的优势劣势,才能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这一点不是行政官员能解决的,必须使双方企业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仔细考虑,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

 

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改革,就应尊重市场规律。不要逆市场规律而动,如果民资不愿意进入,不要着急,慢慢谈,用行政命令要求是不利于国企的下一步改革的。

 

民企担心:出了钱却没有话语权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不应该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如果没有合适的合作方,那只能按现有的做法;如果确实有合适的合作方,就不要局限于只放开下游。但从目前看来,民间资本总量比较小,他们想做上游的混合是有困难的。所以民资也要明白自己能做多大的事,别想一口吃个胖子。

 

民资的困扰,则是进入国企之后,能有多大的话语权。诸多民企老板抱怨,担心“出了钱却没有话语权”。民间资本的需求很明确,一是话语权,不仅要允许民营资本参股,也要允许他们控股或者并购,这样才是比较彻底的改革;二是需要政策的稳定性,需要政策逐步落实后建立起来的信心。

 

国有企业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必须要改变自己。改变治理方式,按照出资比例,给予民企相应的话语权。同时提高自己的效率,民企是追求资本收益的。因此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一条是提高经济效益,可以让国企、民企双方都增加收益。此外,国企需尊重民企意见,保证民企作为一个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

 

民间资本的顾虑在于:进来了会怎么样?自身收益能否得到保障?如果得不到,能不能退出?虽然不能保证企业永远营利,总会有低谷的时候,但进得去,出得来,才能打消民企的后顾之忧,用法律保护民资的权利。

 

民企参与央企改革,对民企自身是一件好事。目前的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对于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是有压力的。国有企业的资源、资质潜力都很大,“傍央企、傍国企”,有利于民企的发展。

 

但同时,民企也会担心投入后的收益能否得到保证。可能投资的是真金白银,最后拿不到真金白银。国企需要增强对投入产出的认识。保持投资的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完善市场机制。